回到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News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界观点
写在南海仲裁之后: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与地缘政治影响

2016/7/14 15:23:58

新华社消息,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我国ZF发表声明,不接受、不承认非法裁决。非法裁决改变不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和事实、维护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信心和力量。在此篇专题研究中,我们将对能源战略安全,和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展开分析。


能源安全问题在“南海仲裁”事件下显得更加突出

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中东和非洲地区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区,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超过60%。产油国局势动荡造成的供油不稳和中国周边海域武装冲突导致油路受阻,是中国石油进口的最大隐患。而国家石油安全战略主要有赖于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完善和国内产能建设的恢复。在持续2年之久的低油价背景下,原油消费更依赖海外,国内产能已经形成缺口。如果南海出现局势紧张的情况,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将形成一定的压力,特别是自给能力和海上运输保障。如果国际油价出现趋势性上涨,或国内产能建设恢复,将带动整个油气产业链的投资,进而带来国内油气装备及服务行业的需求拐点。

从历史上看,地缘政治事件可能影响中短期油价走势

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储备品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供需极度不平衡的现状。因此,众多地缘政治事件也将无时不刻在同步影响着全球原油价格走势。突发性地缘政治事件会打破短期油价供需平衡,或者对未来供需平衡预期带来影响。通常,地缘政治事件包括两类:(1)对原油供给端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产油地工人罢工、自然灾害、战争和区域冲突、海上运输线路等;(2)影响需求国的要素,包括需求地区的经济状况、政治格局等要素。地缘政治事件对油价的影响通常是中短期的。造成油价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还取决于:原油供应中断的规模、突发事件有无引发其他事件造成新的供应不确定性等因素。

投资建议:从全球供需角度,我们认为原油的供给收缩正在发生,未来资本支出缺口回补将形成长周期的景气好转。如果油价出现趋势性的上涨,或者我国进一步加大原油自给能力建设,油气装备将迎来需求拐点。而在当前行业低谷时,油气设备龙头企业加大市场拓展,未来向上弹性可期,建议重点关注杰瑞股份、海油工程、海默科技、惠博普、吉艾科技等公司的业务形势和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油气装备企业市场拓展具有不确定性。

正文内容

一、中国能源安全分析

新华社7月12日消息,南海仲裁结果在海牙公布,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我国ZF发表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ZF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非法裁决改变不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和事实、维护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信心和力量。在此篇专题研究中,我们将对能源战略安全,和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展开分析。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供给安全是一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也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安全。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同时能源生产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之前由欧佩克掌握着石油供给的主动权有式微的趋势,与此同时,北美页岩油已经迅速崛起并掌握了一定的边际定价权。国际能源供给格局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于中国来讲,能源,尤其是石油安全关系到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进而实现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供油中断和油价大幅波动带来的危害。南海对我国油气战略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油气资源开发潜力,二是海上油气运输安全。但随着我国石油消耗量逐年提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石油保障安全战略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中国面前。

我国原油对外依赖程度

石油对外依存度是一个国家石油净进口量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指标。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2015年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达到60.6%。

2015年,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估计为5.43亿吨,比上年增加0.25亿吨,剔除新增石油储备和库存因素,估计实际石油消费增速为4.4%,较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石油净进口量3.28亿吨,增长6.4%,增速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

中东和非洲地区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区,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超过60%。产油国局势动荡造成的供油不稳和中国周边海域武装冲突导致油路受阻,是中国石油进口的最大隐患。而国家石油安全战略主要有赖于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完善和国内产能建设的恢复。在持续2年之久的低油价背景下,原油消费更依赖海外,国内产能已经形成缺口,能源安全问题在“南海仲裁”事件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国内产量保持稳定,以及具备一定规模的石油战略储备,才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国内石油供应形势

从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对国内的高成本油田形成较大压力。三大石油公司在油价下削减了资本支出,部分高成本油田被关闭,新项目启动也有所迟滞。随着时间推移,资本支出萎缩传导至原油产量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5月中国的原油产量同比降幅达到7.3%。考虑到原油产出“易降难升”的特点,未来如果原油价格回升,或地区局势出现紧张的话,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将承受较大的压力。


从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的油资本开支情况来看,国内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从2015年开始已经呈现明显的收缩趋势,为了维持现有产能稳定,国内很多油井处于超负荷产油状态,而部分新项目出现迟滞的情况,考虑到产量自然衰减的规律,未来国内产能缺口将难以避免。

短期能源战略:保证供给稳定,发展本国油气资源

据能源局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约为3.2亿吨,与此对应,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也由2013年的57.3%上升至60.6%。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石油消耗国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与美国相比,我们原油供给能力差距较大。

近年来,国内原油产量一直稳定在1.9亿-2亿吨,但这个产量相比国内巨大需求还差得较多,需要进口原油量已超过3亿吨。而美国2000年以前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一度达到63.66%,近年来,美国加大了本国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石油对外依存度自2008年开始缓慢下降,2009年为55.69%,2015年已经降至50%以下。

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已经对未来5年和我国中长期能源供应做出了目标规划,并明确提出稳步提高国内石油产量,大力发展天然气。我们认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长期来看是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中期来看是能源供给多元化、大力发展新能源,而短期来讲就是在国家周边局势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石油的稳定供给。而这主要有赖于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完善和国内产能建设的恢复。未来产能建设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现有油田的增产扩产,另一方面是非常规油气的继续开发。而这两方面都将带动整个油气产业链的投资,进而有望带来国内油气装备及服务行业的需求拐点。


南海油气资源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已知的大部分油气储备都在靠近大陆的前海区域。前海国土资源部地质普查数据显示,南海大陆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南海大陆架总面积的一半。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中国南海有110亿bbl的石油和190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探明和可能储量储量。尤其是在2006年发现的荔湾3-1气田,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水油气田,位于南海东部,香港东南300公里处。荔湾3-1深水气田探明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至1500亿立方米,年产量可望达到50亿立方米至80亿立方米。

更多未知的油气资源主要在深水区域。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可能包含5到220亿bbl石油和70到290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中尚未被发现(不包括泰国湾和其他邻近地区的南中国海)。2012年,中海油估计该地区拥有大约1250亿桶原油和500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南海对我国油气战略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油气资源开发潜力,二是海上油气运输安全。


根据我国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我国南海传统疆域内石油资源为255亿吨,天然气资源为21万亿方,油气资源总量463亿吨油当量。


二、地缘事件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分析

全球原油供需分布不均

地缘事件对油价的影响机制核心主要来自于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分布不均,从1965年到2015年,国际原油供求分布不均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目前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是净需求区域,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原油净输出国。资源的地域属性决定了地缘事件会对全球原油价格产生影响。



尽管国际油价变动主要由全球供给与需求关系主导,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是重大事件爆发将对其产生一定干扰作用,当前全球油价定价机制也逐渐演变为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探寻地缘事件(包括国际重大政治事件)对油价变动产生影响之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影响产油地区域地缘事件,例如产油国石油工人罢工、产油国重大政治事件、产油国区域冲突等因素;(2)影响需求国的地缘事件,例如需求国家政治格局变化等。


短期来看,地区事件发生将改变局部地区的政治结构,进而改变石油出口国未来市场供应量。一般来说,石油供应越不稳定,石油价格波动性越大;从长期来看,局部地区不稳定性影响国际主要石油投资商的市场预期,进一步加大远期石油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局部战争爆发也会直接中断石油的生产和出口,同时生产和运输能力的投资不足会加剧国际市场供应短缺,进而引发难以承受的油价波动。

以2015年为时间窗口,年初沙特国王去世引发世界石油投资者对沙特政权交替是否会改变石油相关产业现有政策的担忧,曾导致石油价格出现短期走强,阿卜杜拉国王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即刻引发石油价格的短期攀升。以及后续的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事件等,也都在短期对油价形成了引导作用。



原油产地工人罢工和自然灾害

产油地工人罢工和自然灾害通常会在短期内影响产油国和产油区域的石油供给,我们列举了历史上比较大的罢工事件和灾害事件后油价的表现,例如,2016年6月挪威工人罢工,导致当日油价涨幅超过3%,5月份法国石油工人大罢工,法国一般炼油厂停工,当日油价上涨2%,2010年法国石油工人罢工,导致12家炼油厂停运,10%的加油站燃油短缺,2005年墨西哥湾特大飓风,摧毁了墨西哥湾113处生产平台,457处管道运输线,造成随后国际油价迅速上涨。

原油产地,尤其是国际著名油田供给地石油工人罢工和自然灾害,会对短期供需形成缺口,油价反应通常也是短期波动,但是,某些时点,工人罢工会加剧原油走势的趋势,例如2008年英国石油工人罢工,英国50%原油产量管道关闭,国际油价一度飙升到120美元一桶。


除了工人罢工以外,还有油田重大安全事故也会导致短期供需失衡,2015年7月16日北海产油区Buzzard油田因电力供应不足而导致原油生产被迫中断,此次停电事故导致当日Brent原油价格上涨0.81美元/桶。

战争和地区冲突

地缘政治影响的另一个体现是区域战争和地区冲突。石油作为战略物资必需品,战时也是消耗品,战争和区域冲突对原油的价格影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全球约有一半的原油是利用油轮经固定的海上通道运送到目的地的。出于成本考虑,这些海上运输通道都是尽可能短的航线。目前,全球原油贸易的海上交通要道主要有八条。由于集中度较高,一旦其中任何一条海上运输通道被破坏或者关闭,都会引发国际油价不可预测的波动。比如,沙特2015年空袭了也门境内的叛军,战火一度引发国际油价暴涨,主要是因为也门南部海岸的曼德海峡是一条主要的国际原油贸易通道,平均每天有380万桶原油途经此地。该地区爆发战争,势必提升原油运输成本,从而抬高油价。



区域冲突更多的体现是局部战争、恐怖袭击和革命。从1973年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过多次战争、恐怖袭击和革命,期间对油价也产生过显著的影响。产油国的战争、革命、石油设施损坏、罢工等突发事件都可能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特别是战争和革命,往往造成巨大的石油供应缺口。突发事件在刚发生时就造成一定规模的供应缺口,即时供应缺口的规模直接对油价产生冲击,随着事件的发展,供应缺口继续扩大,缺口达到峰值后,可能维持一段时间,也可能逐渐变小。

突发地缘事件除了在发生地造成供应中断外,还可能在邻国引发一系列事件,产生新的供应中断。欧佩克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剩余产能,突发事件造成供应缺口后,欧佩克将根据其立场和利益,决定增加产量的时间表和规模。


【 返 回 】
网站首页 |  关于分会 |  分会工作 |  资讯中心 |  政策研究 |  行业培训 |  业务之窗 |  会员服务 |  入会须知
Copyright © oil.chinaports.org 中国港口协会油港分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56019号
地址: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海滨路1号 邮编:261442